新华社兰州11月3日电(记者梁军、梁冰冰)西北,初冬时节,雨雪初降,云雾散去,一幅淡墨丹霞画在兰州市西北树坪镇徐徐铺开。本来,这片土地很难种粮食,无法储肥、储水、种植农作物。但改变主意的当地人突然意识到,这本地质历史的“天然教科书”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和保护,这一位于兰州市永登县树坪镇的地理奇观,如今已吸引了数百万网友争相“种草”、“注册”,寻找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国庆、中秋期间,兰州“水墨丹霞”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同比增长35.27%收入轻松。文创产品、精选餐饮和各类体验项目深受欢迎。从人迹罕至的地方,每天接待超过2万名游客,这个小镇“外面”的历史像一幅水墨画一样在当地展开……游客参观兰州水木丹霞风景旅游区。小平市地处祁连山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兰州市周边,常住人口仅1.5万。黄河支流“碾压”了这里的地形,创造了一系列峡谷的地质奇观。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面积达600平方公里的山地形态各异,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布丹霞”。从农业发展和人类居住的角度来看,这个以彩山为主、丹霞为辅的地质奇观真正的“真面目”是“坏l”。特殊的地质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导致舒坪人世世代代难以依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但就其地质价值而言,却是一本珍贵的地质历史“自然教科书”,记录了地质、地貌的历史变迁,是西北干旱地区罕见的原始生态景观。兰州游客为丹霞旅游景区水墨画作。新华社供图梁冰冰 20世纪80年代,舒坪人民为了脱贫致富,在干旱连绵的山脚下,利用当地磨丹峡地区容易开采的红土,建起了数十座砖窑,但乱采对地质、地形的破坏以及烟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快就发生了。d 给当地居民带来痛苦的后果。 2016年,当地政府决定关闭砖窑,结合丹霞特色风景资源,规划开发各类旅游产品。 2017年,兰州市政府正式将丹霞水墨旅游项目纳入兰州市发展规划,作为该市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 2023年,兰州剑丹峡旅游风景区正式开放,建成游客中心、观景平台、交通系统、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等设施,使其成为集地质旅游、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科普科考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游客在兰州磨丹峡旅游风景区体验玻璃漂流项目。新华社记者兰冰冰拍砖窑改造转型发展文化旅游带来经济增长效果超出了舒坪人民的预期。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预计到2023年将接待游客75万人次,次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15万人次。今年5月份,日申请量峰值达到2万多。 “第一年营业利润超过3000万元,第二年超过7000万元,预计今年也会有大幅增长。”兰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魏万全说。走在景区内放眼望去,红色与灰蓝色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水墨画中。随着海拔的上升,连绵起伏的“彩山波涛”直达天际。 “照片里,人在游,我从风景里来。”这是兰州牡丹霞旅游景区“白日梦中心”一角拍摄的感受。随着这个景区的走红,树坪镇周边的民宿、农场也逐渐繁荣起来。附近村庄种植的杏、桃等农产品在景区畅销,让农民有更多增收机会。今年,树屏镇杏花村的村民正在这个景区烤披萨。他们的羊肉披萨和土豆肉酱披萨很受游客欢迎。丈夫在景区当保安,夫妻俩年收入达到10万元。除了住宿、餐饮外,当地还开发了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旅游项目,以及大型现场表演《舞马舞》等创新,开始提供服务和独特的文化体验。景区还安装了12个“太空舱”住宿设施,让游客住宿观赏日落和第一天更加方便。丹霞星辰的出现。第一次体验低空飞行的游客刘大伟对这里赞不绝口,他说:“从高处看去,可以看到丹霞的五彩山峦和地势,就像一幅泼墨在大地上绘制的瑰丽画卷,雄伟如梦。”兰州磨丹峡风景旅游区。新华社 郎冰冰 供图 兰州剑丹霞旅游景区因其独特的资源捐赠、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和重要的市场推广效应,被评选为丹霞新景观的典型。国家发改委公布2024年国民消费量。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这种丹霞墨汁,大自然的恩赐,在修平人的精心保护和科学开发下,愈发绚丽。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来到这里“蚂蚁”、“登记”,领略西北辉煌。曹建立、朱思哲、刘亚轩